吹塑产品订做时,保证质量需从原料、工艺、模具、质检等全流程把控,以下是具体措施及要点:

一、原料控制:从源头保障基础性能
材质选型匹配需求
根据产品用途选择合适的原料(如 PE、PP、PVC、PET 等),例如食品包装需选用食品级原料,工业容器需侧重强度和耐腐蚀性。
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检测报告(如熔融指数、力学性能、环保认证等),避免使用回收料或劣质原料。
原料存储与预处理
原料需存放于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受潮、污染或暴晒(如 PE 原料受潮会导致产品气泡)。
对吸湿性强的原料(如 PA),使用前需按工艺要求烘干,减少成型时的水分挥发问题。
二、模具设计与制造:决定产品精度的核心
设计阶段优化结构
模具结构需符合吹塑工艺特点(如分型面设计、吹气口位置),避免因结构缺陷导致产品壁厚不均、飞边或变形。
通过 CAD/CAE 软件模拟成型过程,预测壁厚分布、应力集中点,优化模具流道和冷却系统(如冷却水路均匀布置,避免局部过热)。
模具加工精度把控
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(如 CNC 车床、电火花机床)制造模具,确保尺寸公差(如 ±0.05mm)和表面粗糙度(如 Ra≤1.6μm)达标。
模具钢材需经过热处理(如淬火、回火)提高硬度和耐磨性,避免长期使用后磨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。
三、生产工艺调试:动态控制成型关键参数
温度控制
挤出机温度:根据原料熔点设定(如 PE 约 160-230℃),温度过低会导致原料塑化不良,产品出现熔接痕或开裂;温度过高则原料易分解,影响强度。
模具温度:通过冷却水循环控制(如 PE 模具温度约 20-60℃),温度过低会使产品表面粗糙,过高则冷却时间延长,效率降低。
压力与吹气控制
吹气压力:根据产品壁厚和形状调整(通常 0.2-1MPa),压力不足会导致产品与模具贴合不紧密,细节模糊;压力过高易造成薄壁处破裂。
吹气时间:确保型坯充分膨胀成型,时间过短导致产品尺寸不足,过长则影响生产效率。
冷却工艺
冷却时间需足够(如大型容器冷却时间可达 30-60 秒),避免产品因冷却不均产生内应力,导致后期变形或开裂。
冷却介质(水或空气)需均匀接触产品表面,可通过模具冷却水路或外部吹风装置实现。
四、全流程质量检测:从样品到批量的层层把关
打样阶段严格验证
样品需检测以下项目:
尺寸精度:用卡尺、三坐标测量仪检查关键尺寸(如直径、高度、壁厚)是否符合图纸要求(公差通常≤±0.5%)。
外观质量:检查是否有气泡、缺料、飞边、色差、变形等缺陷(如食品包装瓶不允许有明显划痕)。
性能测试:根据用途做针对性测试,如容器的耐压性(注水加压测试)、耐跌落性(不同高度跌落至无破裂)、密封性(充气压检测漏)。
批量生产中的过程监控
首件检验:每批次生产前确认首件产品合格后再批量生产。
巡检制度:每 1-2 小时抽检产品(如按 GB/T 2828.1 抽样标准),记录尺寸、外观及工艺参数波动情况。
在线检测技术:使用激光测厚仪实时监测产品壁厚,红外测温仪监控模具温度,确保工艺稳定。
成品全项验收
批量生产完成后,按客户要求或行业标准(如 ISO、GB)进行全项检测,包括:
物理性能: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、断裂伸长率(如工业托盘需满足承重≥1000kg)。
环保指标:重金属含量、塑化剂迁移量(食品接触类产品需符合 GB 4806.7 等标准)。
包装验收:检查包装方式是否防刮擦、防震(如气泡膜包裹、纸箱抗压强度达标)。
五、供应商与过程管理:体系化保障质量稳定性
优选具备资质的厂家
选择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有同类产品案例的厂家,要求其提供质量控制流程文件(如 SOP 作业指导书、质检记录模板)。
建立客户与厂家的沟通机制
明确质量标准:在合同中约定产品规格、检验方法及不合格处理方案(如退换货、赔偿条款)。
实时跟进生产:通过厂家提供的生产进度报告、质检照片等,监督关键环节(如模具调试、首件确认)。
持续改进与反馈
若出现质量问题(如批量变形),厂家需及时分析原因(如工艺参数波动、模具磨损),并提出整改措施(如调整冷却时间、修模),客户可要求提供 8D 报告追溯根源。